本站
首页
时政
要闻
政协
概况
党务
公开
调研
观察
委员
名录
文史
资料
政协考察团赴自治区东部区考察学习的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3-27

按照《政协2009年工作要点》安排,7月17日,政协组织部分常委、委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组成19人的考察团,由保安主席带队,赴自治区东部地区进行了为期11天的考察学习。考察团先后实地考察了满洲里口岸、呼伦贝尔草原、鄂温克旗伊敏煤电公司喀喇沁旗锦山工业园区等,围绕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和工业园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进行了考察、学习和了解,达到了交流经验、开阔视野和促进发展的目的。现将本次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呼伦贝尔草原生态建设基本情况

    考察团初步了解到,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确立了生态立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全市环保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工作中,市委、市政府坚持因地制宜,重视自然恢复,实施了天然林保护、草原植被恢复、退耕还林、防沙治沙和水土保持等生态治理工程。在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面,全市整体生态环境状况保持良好,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生态示范区,生态经济产业初步形成,城镇人居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建成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30个,其中国家级5个,总面积达4万多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17%,占全自治区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38%,重要的生态系统和物种群落都得到了有效保护。在污染防治方面,全市主要污染物大幅度削减,绝大部分河流、湖泊未受到任何人为污染,保持天然优良水质;重点流域水体水质由原来5类水体提高到3类,达到了水环境功能区标准;开展了污染物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全市主要城镇取缔了餐饮业燃煤,极大改善了城区的环境空气质量,全市开展环境监测的城市空气良好及以上天数达95%以上。在环境监管和科技监测方面,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把环境准入关,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了新污染源的增加,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环境执法工作得到加强,针对多种行业深入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查处了一批突出的环境违法案件;环境监测能力进一步提升,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环境应急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加大对公路、矿山、旅游、通讯的开发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确保了呼伦贝尔生态系统的完整良好,生态安全保障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华能伊敏煤电公司基本情况

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境内,占地面积99.28平方公里,是全国第一家大型煤电一体化企业,现隶属于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呼伦贝尔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公司下设发电厂、露天矿等8个生产及辅助单位,实行统一经营、统一核算、集中管理的扁平化管理模式。以电、煤为主要产品,后勤服务、多种经营等互为依托,全面发展。公司已实现装机容量220万千瓦,煤炭年生产可达到1300万吨。伊敏煤电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为装机容量740万千瓦,煤炭年生产3000万吨。公司曾先后获得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 “全国开发项目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内蒙古环境友好企业”、“内蒙古自治区节水型企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全国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先进矿山企业”、“全国特级安全高效露天矿”、“华能节约环保型燃煤电厂”等荣誉称号。

    伊敏煤电公司坚持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不断探索和完善煤、电闭合式一体化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效途径,电厂与煤矿在工艺流程上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的开发模式。伊敏公司煤、电生产经营的“循环”模式不仅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意义重大,而且企业自身也从中得到了“经济”实惠,从而实现了真正的循环经济。该模式的主要特征:一是煤炭产出后不落地,从露天矿通过3.7公里的封闭式皮带走廊直接送到电厂锅炉燃烧;二是采煤过程中产生的疏干水由管道输入电厂用于循环冷却补给水,电厂不设另外的生产水源地;三是发电产生的灰渣不落地,由皮带直接返排,回填露天矿采空区;四是电厂所需煤炭全部由自己的煤矿提供,煤炭只用作发电中间产品。在伊敏,更大的发展就意味着更大的节约,伊敏现在每多发1度电,就相当节省至少1毛钱,2009年1-8月份,公司发电量累计完成70.81亿度,完成年计划110亿度电的64.38%,相当于给国家节省了7.08亿元的资源。

    伊敏煤电公司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与抗风险能力。近年来,电煤价格大幅上升、煤质下降、供应紧张,燃煤电厂的燃料供应风险凸现。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煤电一体化循环经营的伊敏煤电公司由于避开了电煤采购、运输等中间环节,成功地规避了燃料供应风险,显示出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实现了自我良性发展。在东北电力市场中,伊敏煤电公司保持稳发、多发,为确保社会供电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还通过增加煤炭生产,有力地支援了兄弟企业的发电生产。

(三)锦山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锦山工业园区位于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镇。园区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实现“多通一平”,初步形成了“两横三纵、五路两桥、南北两区”的格局,园区硬件设施日益完善。

目前,锦山工业园区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以铜及相关产业为主导、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辅的产业链相互关联的循环经济园区。其中,南区主要以铜及相关产业为主,按照“火力发电—铜冶炼—铜电解—铜深加工—硫酸深加工—氟化工延伸发展—工业固渣综合利用”的经济模式运行,北区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初步形成热电联产、粗铜冶炼、电解铜、烟气制酸、氟化工、废渣综合利用、农副产品深加工的产业格局。

截止目前,园区共入驻项目9个,分别是赤峰金峰铜业集团金峰热力有限公司、赤峰云铜有色金属有限公司、赤峰亚鼎铜业有限公司、内蒙古东岳金峰氟化工公司、赤峰银龙茧丝绸有限公司、赤峰蒙博食品有限公司、金峰羊绒衫厂和赤峰利博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中已建成投产的7个,入园项目总投资达到14.6亿元,安排劳动就业4300多人。 2008年园区企业实现工业产值98.3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7.5亿元,实现利税5.46亿元。

赤峰银龙茧丝绸有限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该公司坚持以优价护农、资金助农、科技兴农、规模强农、情感联农的“五农”精神为宗旨,大力推行“七统一分”的管理办法,即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蚕具供给,统一蚕种苗木,统一扶持办法,统一小蚕共育,统一收购烘烤,统一加工销售,大蚕分户饲养。现全旗已建烘茧站9个,小蚕共育场8个,小型蚕具加工点8个,百亩以上桑园30余个,累计发展密植丰产桑园7400亩,种桑养蚕达到3000余户。初步构建起了以银龙茧丝绸有限公司为龙头,以13个基层供销社为载体,以科研单位为保障,以广大桑农为主体的龙型服务体系。公司立足旗内万亩桑园,背靠全市10万亩基地,坚持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之路,以基地开发为主体,以丝类加工为主线,优化生产经营布局,加大科技兴蚕力度,完善产业化经营体系,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典型。 “十一五”末,旗内基地面积将达到2万亩,预计年产白厂丝300吨,年实现产值7800万元。

二、几点启发

通过考察,考察团初步认识到,东部区草原畜牧业和工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加快生态建设步伐,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一是呼伦贝尔市市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把生态建设作为全市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生态立市和构建山川秀美呼伦贝尔发展战略和有进有退、实施美丽与发展双赢战略。二是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将生态保护始终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克服麻痹思想和畏难情绪,牢固树立守土有责的政治责任感,把呼伦贝尔的生态环境建设提到关系呼伦贝尔前途命运、关系国家安危、关系子孙后代生存的战略高度,采取得力措施,加大保护力度,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

2.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环保与利益“双赢”。伊敏奥秘——来自“循环”。按照常理,企业环保投入花钱多,回报少;加大环保投入,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伊敏煤电公司不仅环保到位,而且实现了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公司多年来坚持不懈地按照循环经济模式经营企业,实现了煤、灰、水、土之间的科学循环利用。发电会产生大量的灰渣,灰渣处理是火电厂的难题,公司对于灰渣实现了‘一渣四吃’,第一道,先从中提取铁粉,第二道是制砖,剩下的再卖给水泥厂,再剩下来的才用去回填。这些过去被看作污染物的东西,现在每年就能给企业带来上百万元的效益。循环经济模式和延长产业链条是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法宝。
    
3.合理配置资源,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产品增值“双赢”。锦山工业园区初步形成了以赤峰金峰铜业集团为龙头,以“热电联产—铜冶炼—铜电解—铜深加工—酸深加工及其他副产物利用”为链条的循环经济模式。喀喇沁旗铜资源70%依靠进口,30%靠国内其它地区解决,在铜资源非常匮乏的情况下,企业在延长产业链条上下功夫,大力开展铜产品深加工实现增值,实现了工业园区铜产业的发展壮大,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

4.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双赢”。 赤峰市以银龙茧丝绸有限公司为龙头,坚持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之路,优化生产经营布局,加大科技兴蚕力度,完善产业化经营体系,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典型。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扶持和引导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是新形势下政府改善宏观经济管理,推动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实现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5.彰显民族文化,实现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双赢”。东部区多数盟市旗县区建有博物馆,在保留、传承、展示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和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展示本土民族历史发展、生产生活、风俗礼仪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窗口。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树立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发展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前提。一是要树立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下大力量,加强草原生态建设,坚决执行以草定畜和禁牧、休牧、轮牧政策,顺应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草原,由此推动生态建设与畜牧业和谐发展。二是鼓励舍饲半舍饲,走集约化畜牧业之路。舍饲是现代化畜牧业的基础,可以实现规模化、良种化、现代化,而在草原上进行舍饲还可从根本上解决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所以,应鼓励牧民采取舍饲半舍饲的养殖方式,实现科学养殖。舍饲的前提条件是要有充足的饲料,实施牲畜北繁南育是可行的办法,牧区提供仔畜,农区进行舍饲,加大农作物秸杆和饲料的转化力度,实现农牧区有机结合,优势互补。

2. 立足长远,超前谋划,进一步拓宽开发利用蒙古国矿产资源的领域。蒙古国地下资源非常丰富,现已探明的有煤、铜、石油、磷、铅、钨、铁、锌等80多种矿产。我们要抓住神华集团甘泉铁路向蒙古国塔本陶勒盖煤矿延伸之契机,除开发利用煤、铜资源外,要立足长远,超前谋划,做好开发利用蒙古国中部省份其它矿产资源的工作。要在注意观察蒙古国政府矿产法修改的同时,根据我旗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同蒙古国的经济贸易合作,特别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综合运用各种方式和渠道推动国内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对蒙矿产资源的开发重点引进用水少、污染小及以开发利用蒙古国资源为特点的项目,创建以循环经济为特征的合作开发蒙古国矿产资源的整套模式,把我旗真正建设成为国内最大的承接蒙古国资源的加工基地,促进和扩大口岸经济的迅速发展。

3. 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我旗可利用蒙古国丰富的煤炭资源,以现有的煤炭产业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条。如积极引进国内或国外有实力的企业与我旗合作,大力发展煤电、煤化工、煤建材、煤焦化、煤气化等优势产业,建立大型煤化工生产基地,早日实现煤化工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引导并支持煤炭企业联合建设大型火电厂,发展煤矸石发电、热电联产、废渣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实现煤炭就地转化等工作,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打造象伊敏煤电式的循环经济链条,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4.出台优惠政策,加强企业环保意识。建议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和支持各类企业参与污染治理和环保产业的发展,努力将环保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方面,要严格企业准入程序,在引进新的项目时,要在设计、建设时就必须考虑未来可能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企业保护环境措施的可行性要进行审核,绝对不能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另一方面,要做好技术服务,促其规范化运营。根据环评中提出的环保具体措施,特别是污染处理设施要到位,环保部门有关人员要跟踪进行技术指导,确保污染处理设施设计、施工、投入使用与主体工程“三同时”,促进企业规范化运营。 再一方面,对资金周转有困难的企业,要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调动投资人增加环保投入的积极性。建议政府通过法律法规来限制企业的短期行为,引导和激励企业不断提高环保控制能力。从体制上为企业搭建起发展循环经济的“平台”,既保护了环境,又赢得了利润,让企业真正实现“双赢”。

5.整合资源,促进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我旗像远鑫镍业和富邦磷镁矿业等企业资源匮乏,发展进度缓慢,后劲不足。相关部门要树立赤峰云铜有限公司“借鸡生蛋”的发展理念,通过企业重组、联营生产和市场运作的方式,采取整合旗内及周边资源,进口国外高品位资源等手段,拓宽资源渠道,保证这些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6.依托地区优势,大力引进和培植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我旗农牧业产业化仍处在起步阶段,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辐射和带动能力有限;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紧缺;技术创新能力不高,加工层次低;销售渠道不宽,市场竞争能力弱;缺少知名度高的特色产品和品牌,产品优势不明显;农牧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牧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健全;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工作任重而道远,必须常抓不懈。建议相关部门要牢固树立扶持农牧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牧业,扶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牧民的观念;要把引进和培植农牧业产业化大型龙头企业作为建设好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选准目标,限定时限,保证完成,实现农牧业跳跃式发展;要在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下,引导农牧民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把开发我旗绿色有机食品、实现产业化运营、提升农畜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经营和生产规模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奋斗目标,按照“企业+基地+协会”的产业化运营模式,与农牧民形成利益共同体,带动绿色产业的发展,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开创适合我旗自然资源特点的农牧民群众致富道路。

7.加强文化建设,彰显民族传统文化。我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发展的同时,人们对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期望值也在不断提高,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树立对旗内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旗各民族发展历程的物证,保护好文化遗产,不仅可以强化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是对我旗文明特征的维护。因此,筹建乌拉特中旗博物馆,彰显民族文化,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已势在必行。建议相关部门在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多渠道争取资金同时,搜集或仿制那些有价值、能展示我旗民族文化特色的陈列藏品,时机成熟时建立博物馆,把我旗打造成具有高品位的民族文化边陲城镇。


时政要闻

通知公告

  • 政协履职系统

  • 官方公众号

  • 移动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