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
首页
时政
要闻
政协
概况
党务
公开
调研
观察
委员
名录
文史
资料
关于推进乌拉特中旗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调研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3-27

按照旗委关于开展全旗教育专题调研的指示精神,政协及时成立了调研组,从8月4日开始,到9月底结束,调研组分别深入到21所旗直和基层中小学校,国办、校办和部分民办幼儿园,进修学校和职教中心,采取实地查看,听取学校基本情况介绍,召开专题座谈会及个别走访的形式,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调研期间,共走访教育界老局长、老校长和老教师24人次,走访各校现任校委会成员、环节干部、一线教师代表 120余人次,召开专题座谈讨论会和调研汇总会共28次,发放学校基本情况统计表21份,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43份,在充分调研酝酿的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全旗学校基本情况:全旗共有18所国办学校。一中、蒙中为完全中学,二中、德岭山中学为完全初中,乌加河中学为职业高中和完全初中,石哈河学校为九年一贯制学校,一、二、三、四完小、德岭山、乌梁素太、乌加河、宏丰、石兰计小学为完全小学,旗幼、蒙幼为国办幼儿园,校办幼儿园10所,民办幼儿园15所(海镇7所,基层苏木镇8所),进修学校1所。2007年成立了职教中心(详细情况见表)。

在校生

总数

住宿生

总数

教职工

编制总数

在职

教职工

总数

临时外聘教师总数

“三支一扶”教师总数

雇佣工勤人员总数

合计

11066

3606

1333

1382

45

18

107

一中

916

263

340

143

143

 

3

3

二中

1031

285

118

115

1

3

5

蒙中

238

183

309

85

83

7

1

 

一完小

1200

 

76

85

     

蒙完小

621

152

64

90

   

1

三完小

1784

 

86

104

1

 

1

四完小

550

 

51

60

1

   

石哈河学校

130

456

348

51

70

48

60

1

 

3

乌加河中学

199

360

310

106

93

4

8

5

乌加河小学

984

762

87

78

4

 

14

德岭山中学

242

226

47

40

2

2

5

德岭山小学及延伸点

598

3533

192

88

62

9

1

3

乌梁素太小学

318

238

45

43

   

3

宏丰小学

281

276

48

36

4,

 

6

石兰计小学

193

168

48

40

1

 

3

楚鲁图小学

已撤并

15

14

 

旗幼

276

 

34

34

9

 

4

蒙幼

243

 

41

49

1

 

1

进修学校

   

30

81

     

职教中心

     

15

     

牧区教学点

已撤并

9

 

教育局科室

     

41

     

2、全旗教师基本情况:全旗教育系统总编制数为1333人,教育系统财政供养人员共3088人,其中在职1382人,退休1605人,离岗101人,退休和离岗人员是在职人员的1.2倍;在职人员虽然超编,但结构不合理,仍需部分外聘人员,其中聘用教师45人,雇用后勤人员107人;第一学历为师范类教师711人,占在职教职工总数51.4%。其中本科、专科、中师分别为45人、255人、411人;高级职称127人,占在职教职工总数9.2%,现已全部聘用;中级职称554人,已聘245人,未聘309人,初级职称617人,已聘237人,未聘380人。

3、在我旗学校学生基本情况:2008年9月在校幼儿总数2186人;在校小学生总数为7053人,按人口出生率估算,小学生流动现象不明显;2006年-2007年两年毕业小学生2782人,现在校初二、初三学生总数为2209人,约占毕业小学生总数的80%,20%的初中学生流动属正常现象;2006年-2008年三年毕业初中学生3696人,按升学率85%计算,现在校高中学生总数1353人,占初中毕业升入高中学生总数的43%,流动现象比较严重。

4、2003年—2007年全旗出生人口情况:2003年-2007年全旗出生人口分别为1014人、1100人、1000人、1085人、1027人,基本保持在1000-1100人之间。其中海镇出生人口在313人-365人之间,占29%-34%,石哈河镇出生人口在113人-160人之间,占11%-15%,德岭山镇出生人口在177人-210人之间,占18%-20%,乌加河镇出生人口在216人-252人之间,占21%-23%,牧区和同和太、牧羊海出生人口在136人-156人之间,占13%-15%。外来人口子女在我旗上学的比例不大。按牧区出生人口全部在海镇入学,其他地区出生人口在当地入学计算,海镇、石哈河、德岭山(包括乌梁素太)、乌加河(包括宏丰、石兰计)四地未来几年学生规模大致为:学前儿童分别为1500人、450人、600人、720人左右,小学生分别为3000人、900人、1200人、1440人左右。按现在各地办学条件和人口出生情况看,除德岭山学校因校舍紧缺,满足不了就学需求以外,其他地区基本能满足就学需求。纵观1990年-2007年全旗人口出生情况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

二 存在的问题

(一)未实现教育优先发展的宗旨

多年来,党委政府虽然对教育予以重视和支持,但因投入相对较少,只是从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完成验收达标任务等就事论事的角度入手,对教育发展多年来沉淀下来的矛盾和问题没有从根本上予以彻底解决,学校硬件建设和管理水平落后于其他盟市和旗县区,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表现在未出台加强全旗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教育工作纲领性文件是确定一段时期全旗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工作措施、制度保障的重要依据,是指导每一届党委政府保持教育工作连续性的规范性文件,是指导当地教育发展的“航标”。没有“航标”就没有方向,工作就缺乏指导性。

2、表现在未形成全党重视教育,政府狠抓教育,全社会支持教育的社会氛围。没有良好的氛围,靠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办教育,势单力薄,事倍功半,没权管教育,没钱保障教育,发展进步只是一句空话。

3、表现在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一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如一完小、三完小“五改六”教室不够用,家长和学生有情绪的问题;蒙中、德山中学教室、库室破损短缺问题;德岭山小学因校舍不足造成小学生流失和就学难的问题;其他学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校舍不足,音体美课、电教课、实验课等教学活动无法开展或开展的效果不好等现象;旗直小学没有住宿条件,500多名农牧区入学儿童有的寄宿在老师或周边居民家中,有的在海镇租房陪读,既不利于管理,又影响家庭的农牧业生产。二是现代教学设施配套滞后。班班通、多媒体、电脑、远程教育、实物投影、影像资料、音体美器材缺口大,师均生均水平低,满足不了教学需要;图书陈旧、不适用,实验器材与教材不配套,且陈旧、短缺,影响教学效果。三是教育投入缺乏长远规划,未形成一种连续性的有计划的投入机制,未形成扶持教育、壮大教育的“输血”机制,未达到教育投入“三个增长”(即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年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的要求,2007年财政收入增长36%,教育拨款增长只有3.3%。

(二)教育发展运行机制缺乏活力和竞争力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在奖金、福利和待遇等方面与其他盟市旗县区有较大差距的情况下,我旗大部分教师能做到坚持正常的教学工作。但教育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奖励机制不完善,不科学,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现象普遍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严重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工作只满足“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距离“教好书育好人”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整体教育机制缺乏活力和竞争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表现在对学校工作考核和对校长、校委会成员评价体系不健全。学校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和干部考核存在形式主义和“两张皮”现象。由于考核结果不作为学校工作的奖惩依据或校委会成员工作实绩的评定依据,有的考核执行不力,流于形式,形不成全体校委会成员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校长抓全面,分管成员抓具体工作的整体合力,形不成学校全面工作积极向上,奋勇争先的活力。另外,旗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因管理的原因,没有充分发挥好监督检查、考核评价的应有作用。

2、表现在对教师的考评体系不科学。调研发现,每个学校对教师都有考评办法,但只侧重于常规教学的考评,而对师德、教师个人素质、教学水平、应用先进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创新能力等多项指标没有具体明确要求,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度以及教师之间互评成绩没有得到采纳,考评结果良莠, 不分,奖罚不明,不利于教师素质教育能力的评价和提高。

3、表现在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激励奖励机制不健全。由于学校经费困难,现有的激励机制幅度小,缺乏合理性,与外地形成强烈的反差。外地学校普遍实行的提高班主任费,增设教师超课时费、晚自习跟班费、登台费等激励奖励机制,我们因财力原因而未实行;职称工资兑现存在平均主义、大锅饭现象,分配不公(享受职称工资不上教学岗);骨干教师评选奖励制度不完善,作用发挥不明显。

4、表现在教育用人机制不合理。一是学校编制未实行动态管理,不能根据办学规模的扩大或缩减及时予以调整。二是各学校教师编制不合理,学校教职工缺编和超编不同程度地存在,缺编学校挪用教育经费解决外聘教师和工勤人员工资,影响教学投入,超编学校则形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三是部分教师综合素质不高,学校普遍存在优秀教师不够用,任课能力差的教师多余的现象。四是各校教师专业结构不能合理统筹安排,调入或分配教师不能按学校所需进行调配,造成部分学校教师整体超编,个别学科教师多余,而个别学科教师还得靠外聘解决的不合理局面。五是调入调出教师学校没有把关权,教师调动不征求学校意见,不考虑学校需求,随意性比较大,影响正常教学秩序。

(三)教师进修学习培训是薄弱环节

 进修学校由于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因素,不能满足教师培训的需求。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经费不足,参与培训名额少,时间短,不系统,效果不明显。学校对教师培训没有具体要求和考评,培训只重形式,不重效果,不抓培训作用的发挥。

(四)职业教育缺乏统筹

职教中心应充分发挥全旗职业教育管理和组织协调作用,解决职业教育培训力量各自为阵,缺乏统筹的格局。

(五)基层学校教师队伍不稳定应引起重视

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及发展的不平衡,基层教师与旗直学校教师在学校工作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差异,交通、住房、购物、休闲等生活条件的差异,缺乏事业发展和个人进步的平台,没有针对基层教师的优惠政策,成为基层教师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因素。相当部分年轻教师缺乏长期安心基层工作的思想,千方百计想调往城镇学校或转行,或者得过且过,提高教学质量的主动性差,严重影响着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六)社会对整合教育资源认识不统一

教育资源整合规划的思路,由于前期宣传引导工作不到位,社会上有不同的看法。其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顾虑:一是合校势必会造成部分学生流失,因为以前的并校学生总数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二是学校学习氛围和管理的差异,担心有不利影响;三是小学生和学前儿童不能就近入学;四是从学校规模和教学质量上看,应保留自治区西部地区最大的一所蒙古族小学。另外,也有部分人出于个人利益得失、职务、住房、交通等方面的考虑不认可。

三、对我旗教育工作现状的几点认识

(一)对顺应教育发展趋势和我旗教育现状的特殊性应有清晰的认识

1、顺应教育发展趋势是根本。目前,我国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在这一改革进程中,我们要准确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趋势,紧密联系我旗实际,在适应应试教育的同时,区别轻重缓急,分阶段、有步骤地加快素质教育的改革步伐。

2、对我旗教育现状的认识。一是地域的特殊性。我旗地处边疆,地域面积大,人口总量小,居住分散,生源差异化和流向多样化现象十分明显。牧区、山旱区人口减少和流向趋势,邻近教育资源集中的杭、五、临、前和包头等地对我旗生源的保持、增长和流动的影响,长期困扰着我们对教育的投入决策。二是生源的特殊性。由于我旗高中教学条件和水平与邻近旗县区的差距不断拉大,致使优秀生源和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正常流动和非理性流动数量及比例均列全市前列,特别是高中教育生源少、生源差的问题,给集中优质教育资源搞规模办学带来了很大困难。我们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的确定,不能忽视这两条客观存在的实际。

(二)对教育的目标应有准确的定位

依据我旗的客观实际,准确定位我旗教育发展目标是推进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关键。我们认为我旗的教育发展目标应为:加强义务教育,保证民族教育,提高高中教育,重视幼儿教育,统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将大多数初高中毕业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我旗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我们的依据是:

第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政府的法定责任。据我们了解,我旗距“两基”达标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迫切需要加快投入,采取措施实现上级要求的目标,这也是我们最容易做到的和最容易见效的。一是因为我们义务教育的基础设施已经不需要太多的投入;二是我旗义务教育阶段的大部分教师个人基本素质较好,缺乏的是对教育的事业心、责任心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三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生源基本能保证,流动现象相对较小,生源差异性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不明显。所以,我们有条件也有能力,使我旗九年义务教育质量在三至五年内达到全市中上等水平。

第二、保证主体民族教育的发展不落后于整体教育发展的水平是落实民族政策的基本要求。做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教育发展中必须优先保证民族教育的发展不落后,保证蒙古族人民群众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应根据少数民族的特殊需要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有步骤地整合和集中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发展特色教育,为民族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提高高中教育的整体水平是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我旗高中教育在教学环境改善,机制体制理顺的条件下,必须实现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要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高考一、二本上线率明显提高的基础上,吸引更多优秀生源,形成良性循环。同时要针对目前生源差的客观实际设置多元化培养目标。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我们既要努力培养优秀学生考入名牌大学,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愿望,更要重视充分挖掘占70%以上学习困难学生的潜能,根据这部分学生的能力特点分层次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确定他们的培养目标,尽最大可能把他们送入各级普通(职业)高等院校,从而实现从整体上提高我旗高中阶段教育水平的目的。总结和推广蒙古族中学开办职业特长班的经验,增加高中举办特长班、职业班的比重,为培养多样化人才设置课程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健康发展,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合格毕业生作为我们的重要培养目标,建设能吸引大部分学生就读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和谐的校园文化教育氛围,逐步提升我旗高中教育的知名度。

第四、重视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给予足够重视。要坚持国家提出的公办作示范,民办为主体的原则,制定我旗支持民办幼儿园发展的优惠政策,就可以实现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减轻政府负担幼儿教育的资金压力,从而促进全旗幼儿教育的大发展。

第五、职业教育不能满足我旗社会经济发展和家庭对子女就业的需要。我旗经济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急需大量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但我旗现有的劳动力素质低,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职业教育发展滞后,家长和学生对择业观认识不足,大部分家长对初高中毕业后未升学子女的就业无所适从,无文凭,无技术,缺乏进入社会就业能力,给家庭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必须重视和解决这部分群众客观上面临的问题,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引导他们接受职业教育,提高就业能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

(三)我旗教育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并存

近年来,社会上和教育界不少人对我旗教育的发展持悲观态度,认为前景暗淡,无法重振辉煌,主张采取学校维持,生源放任外流的放弃政府责任的做法,严重损害了政府的执政形象。旗委今年教育资源整合、加大投入力度的决策,又使一部分人盲目乐观,认为教育的春天即将来临,低估了我旗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特殊性以及实施的困难性,忽视了教育工作的系统性,以及回报周期性长的特点,缺乏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实际工作的准备。对此应有清晰的认识和思想准备,作好打硬仗、恶仗和持久战、冒改革风险的准备。

我旗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已不允许我们再维持现状,解决好这些困难和矛盾,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考验和挑战,同时也是实现教育发展的一次机遇。只要排除一切障碍,直面困难和矛盾,迎难而上,以改革为突破口,就一定能闯出一条满足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办学新路来。

四、对策和建议

通过对全旗教育现状的了解和分析,在整理归纳各种建议和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一)营造全党重视教育,政府狠抓教育,全社会支持教育的氛围

1、从宏观上谋划教育发展。出台具有纲领性指导意义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我旗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近中期目标、原则、政策、措施,重点突出旗委政府抓教育的决心,统一全旗的思想。以《决定》为指导,制定教育中长期规划,分阶段、分类别、分结构地分解具体目标,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要求(三个优先,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

2、适时召开全旗教育大会。大会要大力宣传全党抓教育、全社会办教育、全民支持教育的执政理念,从讲政治的高度来看待教育发展,从为人民谋福祉的角度看待提高教育水平,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搞好教育结构调整、机制创新、培养目标的优化。出台教育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张旗鼓地表彰和奖励教育战线的先进典型和人物,鼓舞士气。让全旗上下切实感受到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发展的大教育氛围开始形成。

3、加大对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由宣传、教育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以教育大会为契机,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发展和改革专项宣传活动,使我旗发展教育的理念和措施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二)改革教育机制是抓好教育的突破口

我们认为,只有在旗委的统一领导下,明确教育发展的方向,突破阻碍发展的旧观念和旧机制,引进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新观念、新机制,结合我旗实际,解放思想,力推改革,才是我旗教育发展的出路,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我们建议进行下列改革:

1、积极推进校长公开选拨聘用制度。在旗委的统一领导下,实行校长公开选拔聘用、校委会成员由校长推荐的任期责任目标考核制度,配套和完善教代会监督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按照校长在任期内的工作目标进行考核,一年一兑现,增大校长完成目标任务的压力。同时试行校长职级年薪制,根据考核结果获得报酬,从制度上激发校长完成目标任务的动力。

2、加快实行校长负责制下的教职工全员竞岗制度。以目前进行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为契机,实行岗位竞聘,以岗定薪,合同化管理,末位下岗制度。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科学的竞聘原则,保证得到大多数教职工的拥护和支持。必须明确有岗无岗报酬明显不同的原则,使每一名教职工真正感到压力和动力;必须改变身份终身制,坚持“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实行合同化管理,打破身份的大锅饭。

3、创新教职工激励机制。逐年增一线教师岗位津贴,随财力的改善逐步达到邻近地区的水平;适当压缩基建规模和管理费用,集中财力加大奖励比重;减少补贴比重,拿出三分之一左右的补贴用于奖励,实行以奖代补;奖励要向一线教师倾斜,向推进素质教育倾斜,向创建良好的校风倾斜;要注意根据普通班和尖子班、毕业班和非毕业班、主科和术科的差异设置不同考核目标,激励所有教师的积极性;要有效增加学生、家长等社会评价在考核中的比重;必须坚持干好干坏不一样的原则,激励先进,淘汰落后,树立良好的校风和师德。

4、创新教育考核评价体系改革。教育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关系到我旗教育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各项政策制度的贯彻实施和最终落实。要学习和参考外地的先进经验。聘请外地教学评估中介机构进行示范评估,学习其先进的评价办法。制定一套符合城乡教育目标的考核体系,增加德育、体育、艺术类教育、校园文化开展等过程的考核和质量指标的比重。用考核指标的调整来引导和实现素质教育,从而促进智力教育质量的提高,达到德智体美相互促进、全面发展的目的。

5、完善教育督导、督政机制。根据国家《教育督导条例》,明确和强化旗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对全旗教育工作的督导、督政职能。建议由旗级领导兼任主任督学,具有丰富教育经验、事业心和责任心强的科级领导担任督学或督学助理,聘请社会上热心教育的人士担任兼职督学。突出旗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考核评估评价作用,使教育督导室成为全旗教育工作考核评价工作的主要执行部门,其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对基层党委政府、旗直各部门包括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要依据,特别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工作责任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应作为评价校长、校委会成员工作实效的基础依据。

6、创新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的有效机制。(1)建立包括目标、任务、效果在内的严格的教师培训考核机制,把提高教师进行素质教育的能力放在首位,杜绝一切形式主义的培训、观摩和考察。(2)试行有效的培训办法,建立校际间的委培、代培,争取教育人才扶贫,与沿海教育发达地区政府建立联系,形成经济和教育资源互惠关系。(3)要留足教师轮岗培训的编制,试行委派教师到外地先进学校做一年助教的培训办法。(4)创新岗位培训模式。配齐设备和管理技术人员,利用好网络资源和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制定学习规划,明确不同岗位教师的目标任务和效果,通过集体学习和自学,校本教材编写,科研课题的完成,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教师培训既要解决学不学的问题,更要解决学得怎么样、用得怎么样的问题。把教师培训列入对学校和教师个人实绩考评的重要内容,适当加大激励和鼓励力度,促进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明显提高。

7、建立健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1)从2009年开始,逐年增加教育拨款经费,提高教育拨款增长比例,力争在3-5年内实现“三个增长”的要求。(2)试行校长负责制下的学校财务委托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的办法。(3)大力引导和动员社会资金支持教育。

(四)坚持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1、要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保证当地中小学生寄宿上学的实际需求,逐步实现教育公平。

2、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要先保证“有”,再争取“好”。

要尽快解决教师结构失衡、库室短缺、图书器材陈旧无法使用等问题,然后再考虑新建、扩建,确保“两基”达标。

3、出台稳定农村学校教师的优惠政策。建议按教师在农村学校工作年限递增的办法,给农村一线教师特殊补贴,达到稳定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目的。在旗财政负担能力暂时达不到的条件下,可以逐年加大补贴比例,逐渐向邻近旗县区补贴标准看齐,让教师看到希望,安心工作,达到稳定教师队伍的目的。

4、制定支持幼儿教育发展的政策。通过制定派遣未上岗的公办教师到民办幼儿园任教,免费培训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奖励先进幼儿园和园长,按幼儿园的等级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倡导民间资金捐赠以及联合办园等政策,实现城乡民办幼儿园的快速发展。要采取示范指导、等级评定等手段和措施,提高民办幼儿园的办园质量,为义务教育打好基础。

(五)统筹职业教育

1、明确职教中心的牵头、协调和组织职能。

2、统筹全旗职业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职中、进修学校、蒙中,以及农牧、扶贫、就业、科技、工会、妇联、农业开发等学校和部门的教学资源,形成职业教育的合力。

3、创新职业培训机制。可以尝试和外地职业学院(校)联合办学,在我旗上基础课和专业课,到外地进行实训;也可以尝试把我们的高中职业班或普通班毕业生直接选送到有合同关系的民办职业学院(校),给予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持和助学贷款的帮助。积极联系大公司、大企业招工事宜,由企业进行职业培训,完成就业。

(六)教育发展改革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我旗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改革的任务确定以后,改革的力度和进度要根据资源配置能力、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能力、人民群众的接受和理解程度来把握,审慎确定阶段性目标。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把握原则,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允许的,我们不能突破;对国家已经有明确规定的政策,我们要坚决贯彻执行,不打折扣;国家倡导和鼓励的,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大胆闯,大胆试;外地好的做法,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和引进,为我所用。

2、在学校整合开始前,要深入宣传我们的整合目的,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教育资源整合是我旗出生人口逐年下降的需要,是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的需要。整合教育资源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共享、发挥规模办学的优势,有利于教育投入的效益,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在更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有利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整合中,既要实现教育有形资产和人力资源的整合,更要注意打造良好的校风、学风、社会形象和管理机制,使整合后的学校更具活力,素质教育水平更高,学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更强。通过这种全社会的广泛宣传,消除社会上和学校内部的各种疑虑,使我们的改革得到全社会理解和支持,把好事办好。事关教育改革的重大事项,必要时要进行充分的专家论证和公开的社会听证。

3、明确规定旗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文化部门要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帮助学校开展校园文体建设,进行智力支持,利用现有的文体资源开展校外文体活动,并配合公安等部门清理和整顿校外不良环境。工会、妇联要开展提高家长家庭教育能力的培训和教育活动。发改局、红十字会、工会等部门除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外,还应寻求争取国际援助、民间捐助教育项目的途径。各苏木镇党委政府仍然要把抓教育放在自己工作的优先位置,明确具体任务和责任目标,认真提供保障支持,协助学校解决具体困难。

4、根据农村牧区学生在海镇上学寄宿困难的实际,建议在旗直小学扩建一所有寄宿条件的小学。

5、教育行政主管机关内部业务股室应实行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和上岗评价制度,提高教学研究管理人员的教学指导水平,创新管理和指导办法,充分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作用。

6、要在特定时期内,增加对一线骨干教师的政治待遇,给予一线教师参与社会民生问题建言献策的权利和机会,增强他们的荣誉感;通过社会性评比、表彰等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坚持领导定期探访慰问等制度,带动全社会尊师重教传统的恢复,使一线教师感受到旗委政府对教育界及广大教师的关心和支持。


时政要闻

通知公告

  • 政协履职系统

  • 官方公众号

  • 移动端